“80后”新农人李恒力:科技种田 带富乡邻

发布时间:2025-06-30 15:42 信息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谢斌 刘蓉 丁莉 浏览量:
字体:

  灰山港镇金沙坪村的李恒力,从外出经商到返乡务农,他用10年时间完成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的华丽转身,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今年43岁的李恒力,年轻时曾选择在外务工经商。2015年春节,在外经营炉具加工厂的李恒力回乡时发现,乡亲们仍延续着传统的手工插秧、收割方式,效率低、收益差。见识过现代化农业的他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并得到了全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桃江县金沙坪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恒力说:“传统种田方式效率低、效益差,必须走科技农业的路子。我就不相信,种田赚不到钱,当时我就下定决心,回家务农,搞机械化科学种田。 ”

  当年春天,他卖掉工厂设备,筹集20万元购置旋耕机、联合收割机,当年流转2000亩土地,开启机械化种植之路。

  


  李恒力主动赴水稻主产区学习技术,引进优质稻种,探索“育秧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模式。他的示范基地早稻亩产从2015年的不足350公斤提升至如今的400公斤以上,亩均收益达400元,年收入近100万元。十年来,他累计投入400余万元购置现代化农机,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2016年,李恒力成立金沙坪水稻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60户社员流转土地6000余亩,社员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10余户贫困户通过种植水稻脱贫,年收入超2万元。

  今年上半年,李恒力与村“两委”合作,筹划整合全村2700亩耕地统一流转至合作社经营,形成“土地集约化经营、农民多元化增收”新格局。村民既可获租金又能务工,村集体通过服务增收,实现多方共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