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秸秆围城”到“点草成金”:桃江青年创新闭环破解农业废弃物治理难题
随着《湖南省秸秆禁烧区和限烧区划定方案》实施,益阳市作为Ⅰ类禁烧管控区面临严峻治理压力。在灰山港镇,35岁的返乡青年贺顺通过科技创新构建“秸秆——粪污——有机肥”全产业链,不仅破解了当地年产3万吨秸秆与年均2万余吨畜禽粪污的处理难题,更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径。
益阳市富立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外景 胡卫红 摄
7月16日上午,灰山港镇早稻田里热浪翻滚。益阳市富立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贺顺正在安排收割机收割早稻。轰鸣声中,翠绿的秸秆瞬间被撕裂成细屑,均匀覆盖在田里,如同铺开一条条“绿色碎毯”。不远处,旋耕机正将这些碎屑深埋进泥土,空气中弥散开泥土与腐熟菌剂混合的微酸气息。“几年前,这里臭气熏天,焚烧秸秆是常态。现在,我们的有机肥能卖到1000元每吨。秸秆不是负担,而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我们做的,就是给农业废弃物一张‘价值身份证’。”贺顺介绍。
灰山港镇是桃江蛋鸡养殖核心区,曾经深陷“秸秆围城”与粪污之困——年超3万吨秸秆与年均2万余吨鸡粪、猪粪等畜禽粪污无处安放,偷排河道、焚烧秸秆事件频发。2018年,贺顺放弃城市工作返乡,面对父亲艰难维持的有机肥厂与家乡困境,决心破局。
技术突破是关键。在省农科院支持下,贺顺创新采用“3:7秸秆--粪污配比”工艺,通过高温菌种复配使发酵温度稳定在60℃左右。“秸秆是天然的‘水分调节剂’,含水率70%的高湿畜禽粪污与干燥秸秆混合后,水分降至50%左右,完美契合高温好氧发酵所需。”贺顺说。目前,该技术已获2项国家专利,有机肥产品达到国家标准。
贺顺在测量发酵车间堆肥的发酵温度 胡卫红 摄
走进公司的生产车间,翻抛机如巨兽般扬起深褐色的堆肥,空气中是肥料的微酸味。秸秆碎片与畜禽粪污、菌剂等混合,历经30天高温发酵与60天陈腐,最终蜕变为优质有机肥。这里如同高效的“消化道”,年“吞”秸秆1万吨、畜禽粪污3万吨,产出有机肥3万多吨。
当地种粮大户高朋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低茬收割+分级销售”,每亩秸秆可增收450元,再用这笔钱购买有机肥反哺土壤,形成完整闭环。
在灰山港镇,每一根秸秆都找到了价值出口:秸秆饲料化--无霉变干草直供养牛场,每吨能卖500元;秸秆肥料化--霉变秸秆经破碎后进入贺顺的工厂,成为畜禽粪污的“吸附骨架”;秸秆燃料化--碎草压块运往生物质电厂发电。
为了助推秸秆的综合利用,县政府实施“双20元”补贴政策,也就是收集主体20元/吨离田补贴,利用企业20元/吨生产补贴。既降低了回收成本,又激活了覆盖秸秆收储合作社、秸秆利用企业的积极性,健全了回收网络。
据专业机构测算,每转化1吨农业废弃物,相当于夺回大气中0.027吨二氧化碳。富立来生物科技公司年处理秸秆畜禽粪污4万余吨,相当于减排1080吨二氧化碳。更可喜的是,这里连施两年有机肥的农田有机质含量从1.2%提升至2.2%,土壤板结问题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