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基础

发布时间:2025-02-12 15:04 信息来源:县竹产业中心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近年来,桃江抢抓竹产业政策和市场机遇,坚持以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为引领,大力培育“竹”新质生产力,推动特色竹产业“全链条重塑、全领域应用、全方位融合”,打造绿色优质协同高效竹旅文体康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群带动16万从业人员本地就业,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

  一、效益为先,夯实绿色银行源头之基。一是优化竹林经营,提升资源量质效。桃江县拥有竹林面积115万亩,居湖南第一,全国第三,与周边市县300多万亩竹林一体相连,总面积达到450多万亩。近年来,我们着力培强经营主体,优化笋竹基地,研发高效下山路径,并推行复合经营模式,成功推动竹林经营量质效全面提升。全县笋竹经营合作社蓬勃发展至112家,15个乡镇每个竹林资源丰富的村均建设了至少一个5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竹种质资源库不断丰富,品种多样化发展,竹林经营难题逐步破解。

全国“一村一品”马迹塘镇南山村向村民收购春笋

极野食品公司竹笋精深加工现场

  二是创新机制,畅通竹林资源利用渠道。针对“竹林退化”与“经营难”问题,我们积极构建“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的稳定产销链,促进竹林资源的高效转化。同时,与高校及企业合作,研发“竹子下山”机械设备,完善林道与采伐运输体系,有效缓解竹林资源“下山难”困境,为“以竹代塑”提供坚实的源头保障。

桃花江国有林场测试索道集材采伐系统

  三是绿色转型,探索竹林碳汇新路径。积极响应绿色发展号召,我们争取成为湖南省林业碳汇试点县,通过竹林改造与“两山银行”筹建,积极探索竹林碳汇项目开发,学习浙江先进经验,争取德促贷款支持,推动竹林资源从“绿色”向“金色”转变,加快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科创赋能,增强绿色发展内生之力。一是推动规模集约发展。以国家楠竹产业示范园为核心,全面构建“一园五区多点”产业布局,正在积极谋划建设总投资超50亿元,以竹硬碳、竹缠绕、竹建材、竹用品、竹纤维、竹生物、竹食品为主要方向的竹基新材料产业园,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新平台。

竹产业“一园五区多点”布局

  二是壮大优质主体集群。先后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规模工业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全县已拥有竹业企业248家,近三年还新引进包括上市企业双枪科技笋竹一体化和中国铁建竹缠绕、钠电硬碳负极新材料等代表性强的延链补链项目40个,多元化的全竹利用产业体系更趋完备。



桃花江竹材科技建成全国首栋三层全竹结构现代装配式科研试验楼

双枪科技-惊石农业联合重组项目签约现场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方向,已争取省林业局批复同意成立湖南现代竹产业研究院并落户桃江,同时引入民间资本成立桃花江竹产业研究院,并与省内外多家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和11位专家教授开展“产学研”合作,全县已获竹类专利268个。

湖南现代竹产业研究院落户桃江

  四是构建绿色工程体系。实施绿色体系构建工程,建成桃江竹笋溯源管理体系,以集约绿色利用为方向的竹炭、竹饲料、竹香板、竹塑板材类企业已达18家,年销售收入过13亿元。生态竹木成为湖南省特色产业集群。

竹塑餐具

以竹为原材料制作的竹集装箱托盘

重组竹板材运用于西安奥体中心

  三、全面推广,掀起绿色生活“竹代”之风。一是融入竹元素提升城乡品质。实施景观提升行动,在道路沿线、重要景区景点、美丽屋场以及公园、庭院、建筑、小品、微景观等建设中,推广竹质建材替代,探索“一核五村多点”的桃花江竹海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打造“竹替代”示范区,将竹元素广泛注入城乡建设之中。

桃江县首家四星级旅游饭店内的餐饮包间推广运用竹制材料

  二是突出竹生态引领绿色生活。县财政专项安排200万元支持“以竹代塑”推广应用,出台系列配套文件,开展竹文化竹产品“六进”行动,大力推广竹制品创新与替代,并成功承办2024“以竹代塑”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掀起“以竹代塑”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使用竹制办公用品

  三是打造竹IP扩大品牌效应。2024年11月,中宣部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等19家中央主要媒体和省直主要媒体记者58人来桃开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集中宣推桃江笋竹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桃江县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品牌创建、展会展销和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强化品牌推广推销。“笋黄尖”等5个产品获中国中部农博会金奖;竹材科技重组竹材等获湖南省首届“潇湘竹品”十强品牌、“湖南名品”,建成了现代竹结构的科技楼;“桃花江竹玩”获省文旅大赛金奖、2024年世界林产品及木制品展特等奖。

桃花江竹玩在县内30余所幼儿园推广应用

  四、生态转化,激发多元业态融合之效。一是做优竹景区,打造“竹特”旅游圈。先后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省“字号”乡村旅游村、农庄、民宿等20余家,形成了深具竹乡特色的文旅休闲圈。

提质升级后的桃花江竹海景区

  二是挖掘竹文化,打造“竹核”文化圈。全面推进竹文化等在地文化守正创新与融合运用,建成湖南首家竹文化博览馆,开设竹廉展馆、天问书院,与湖南日报社、益阳总工会等合作打造教育培训基地、职工疗休养基地,重点打造的沉浸式楚风美学剧场《竹海幻境》,创新以“演+宴+秀”的模式融合科技、文化等诸多要素,从试映开始一直“一票难求”。

桃花江竹海景区沉浸式楚风美学剧场--竹海幻境

  三是丰富竹业态,打造“竹美”体验圈。提质“桃江竹福”等地方特色产品,开发康养、运动等特色产品与服务,丰富“用竹制美物、品竹香美食、观竹海美景、听竹音美韵、居竹间美宿、行竹山美道、赏竹林美剧、饮竹酿美酒、做竹乡美人、扬竹之美德”的360度“竹美”体验,打造“浪漫桃花江•竹乡遇见美”品牌,桃江2023、2024连续获评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桃花江竹海竹林秘境度假民宿

  五、富集资源,凝“竹”产业磅礴发展之力。一是全面强化组织引领。设立湖南首个专职抓竹产业发展的正科级机构,高标准编制五年发展规划,每年召开全县最高规格的推进大会、制定具体的工作要点,严格实行“周调度、月点评、季度小结、全年大总结”,形成了举全县之力共同推进的良好发展格局。

湖南省内首家县级竹产业正科级事业单位挂牌成立

  二是全面强化政策支撑。出台促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措施等系列文件,每年县财政预算资金1000万元以上、整合归集项目资金5000万元以上,用于推动竹旅文体康产业融合发展。


桃江县每年财政预算1000万元,重奖竹旅文体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进

  三是全面强化环境保障。对招商引资项目推行全生命周期的“四全”政务服务,开辟笋竹材料运输“绿色通道”;创新竹产业信贷融资服务,与工商银行、邮政银行、长沙银行、建设银行等10家银行沟通开通“笋竹贷”业务,共发放笋竹贷款39.58亿元;大力推动水电气环保等要素降本增效,着力打造县域层面最优服务保障和最低综合成本,全力以赴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全要素服务保障。

多部门联合推动笋竹材料运输绿色通道,着力解决竹子运输难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