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 | 让青年群体好就业就好业

发布时间:2025-04-28 19:52 信息来源:县委宣传部 作者:孙册 浏览量:
字体: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西安石油大学大三学生跨越2000公里,在春招招聘会上向广东省副省长投递简历,一名大四机械学子春招时向市长提出“干什么都行”的诉求。年轻人在任何时代,都在光明正大的为自己争取机会。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件头等大事,国家关注、社会关切。据统计,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2024年1100万“00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55.5%。数字所揭示的是“僧多粥少”的就业市场。但年轻人正以“自我推销”的勇气主动突破就业困境,而政策、社会、经济需要为这场突围的种子提供扎根的土壤。

  铸就勇气,主动“破囊”。苏轼曾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古有毛遂自荐,今有跨省求职。战国时期,毛遂以一句“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打动平原君,这一典故穿越千年。从“等待被看见”的传统思路到“带着简历去”的新逻辑,“等风来”到“追风去”是当代年轻人突破就业困境的开始。就业压力本身就倒逼年轻人“放手一搏”,从“做题家”到“行动派”,一方面,扎实的专业功底是勇气的基础;另一方面,主动举荐的胆识与锐气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年轻人也应在积累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职业素养,持续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对新生事物的敏锐感、好奇心,勇于创新和冒险。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靠自己去创造的。

  静待花开,需要土壤。中核集团因招聘宣传中“1730个岗位收到119万份简历”的争议登上热搜,考公人数屡攀新高,2025年国考,341.6万人报考,录用比例约为86:1,不难发现就业问题的严峻。因而政府也需为年轻人兜底,广东“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为跨省求职者提供每月2000元住房补贴,浙江推行“人才码”实现就业服务“一键通办”,全方位全周期赋能人才创业创新,这些精准施策降低了青年求职的地域门槛。社会包容,接纳了不够完美的年轻人,政策倾斜让“就业蓄水池”持续扩容,着力打造就业有补贴、创业有扶持、创新有资助、求职有住所、落户有补助的留才生态。

  城市青年,双向奔赴。“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在高度竞争的职业市场,在一轮又一轮的“抢人大战”中,北京经开区针对应届毕业生推出一套“抢人”组合拳,求职7日免费住宿,实习3月免费短租等,同时上海、深圳也推出了免费住宿政策;合肥向应届生发放最高10万元购房补贴,鼓励大学生回家创业,这是青年与城市之间的双向奔赴。从“自有燕归来”迈向“引得凤凰来”,这是政府精准引才的关键一跃。促进人才供需适配,不仅需要高校向新兴产业倾斜,而需要企业兼顾效率与温度,政策持续护航,强化权益保障。

  就业寒冬中,求职者勇敢举荐照亮自己的前路,也为他人提供方向。社会当包容接纳,政府需精准滴灌,守护好这份热情,构筑“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就业常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