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丨诋毁、抹黑,他“求锤得锤”

发布时间:2025-09-12 08:45 信息来源:桃花江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九三阅兵的铿锵之声尚在天空回荡,47岁的孟某某却因发布诋毁阅兵言论被拘。孟某某也算是“求锤得锤”。

  孟某某事件并非孤例。在互联网时代,类似诋毁阅兵、诋毁英烈、亵渎民族感情的现象偶有发生。这些行为绝非简单的言论失范,实属赤裸裸的别有用心。

  来源:央视新闻

  追求流量者

  黑红也是红,沉迷“流量至上”

  “流量投机”是孟某某之流的如意算盘。他们沉迷“黑红也是红”的套路,故意说错让你纠正,故意八卦让你补充,故意抱怨让你共鸣,故意唱反调让你生气,这些都是他们吸引关注的手段。

  然而法律从不同你玩流量游戏。南京市民仇某为博取眼球,发布诋毁贬损卫国戍边官兵英雄精神的内容,最终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黑红也是红”本质就是一场饮鸩止渴的疯狂赌博。它折射出部分人对关注度和表现欲的过度追求,以及在“一寸流量一寸金”的诱惑下,不惜突破道德底线,甚至触碰法律红线的浮躁心态和畸形生态。

  他们以为挑衅底线是收割关注的“捷径”,幻想“臭名也是名”,然而当手铐亮在眼前,所有的投机算计都瞬间崩塌,最终不过是“求锤得锤”,实乃现代版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历史虚无者

  以解构崇高,彰显“离经叛道”

  孟某某之流表面上诋毁的是阅兵,其本质仍是对历史、对英烈、对爱国情怀的一种不认同,一味追求所谓的“离经叛道”,其实恰恰体现的不过是一种无知与愚蠢。

  不少人在追求流量的同时,打着“还原真相”“探寻历史”的旗号,试图通过碎片化信息来混淆视听。他们或以“戏说历史”“独家秘史”等娱乐化方式,移花接木、断章取义。或通过调侃、戏谑的方式评说英烈所历经的痛苦与艰辛。

  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不容任何人肆意抹黑。这些行为的根本目的是要搞乱人心,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

  

  九三阅兵  来源:央视网

  心理失衡者

  以诋毁崇高,弥补“自卑心理”

  从更深层次来剖析,这些诋毁阅兵、诋毁英烈之人,他们的诋毁言论,正暴露出了他们内心的一种心理失衡。

  自己做不了英雄,就怀疑英雄都是假的;自己内心苍白麻木,就敌视一切高大的形象。他们嘲笑理想,讽刺崇高,亵渎英雄,轻视爱国。他们无法正视英雄的光芒照见自身的渺小,便企图通过抹黑崇高来寻求病态的心理平衡。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他们以为解构了崇高,就拉平了自己与英雄的距离,却不知这恰恰暴露了自身的渺小与苍白。说到底,所有的诋毁,终究是一场灵魂的败北。真正的强大,从来无需通过贬低他人来证明;真正的光明,也从不因几声嘈杂的蛙鸣而黯淡其光芒。

  英雄之所以为英雄,正因其精神高度远超诋毁者所能企及的想象——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崇高最好的诠释。

  我们共同守护

  全民共筑“精神长城”

  阅兵的神圣,英烈的荣光不容亵渎,守护这份精神遗产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人人皆是守护者:每个网民都应成为历史真相的捍卫者。面对现实中损害民族情感的言行,要勇于制止;在网络空间,更要擦亮眼睛,主动亮剑,对诋毁英烈、亵渎历史的言论坚决说“不”。唯有全民警觉,才能让“魑魅魍魉”无处遁形。

  教育固本培元:学校教育是根基。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结合重大纪念日开展沉浸式、感染力强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抗战精神、爱国精神真正内化为民族自信的源泉。

  平台守土有责:网络平台必须压实主体责任。要主动拦截、高效处置涉英烈、损害国家利益、违背公序良俗等不良信息,建立健全灵敏的内容审核机制,严防其扩散造成更深层次的精神毒害。

  法律铸就底线:法治是最坚实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刑法修正案(十一)》等法律法规,已为捍卫历史尊严与民族情感构筑起坚实的防线。法律利剑高悬,就是对亵渎者最严厉的警告与惩处。

  在这个人人皆有“麦克风”的时代,请时刻谨记:言论有边界,情感有底线。历史不容戏说,英雄必须敬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