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 | 鸡排哥:我真的摊上“大事”了

发布时间:2025-10-13 09:27 信息来源:“桃花江”微信公众号 作者:张彬彬 浏览量:
字体:

  最近互联网被江西景德镇珠山大道边上一口炸鸡排的油锅“炸热”,这个叫李俊永的“鸡排哥”,凭一份6块钱的鸡排,短短5天狂吸粉30多万。央视总台东方时空特别报道了“鸡排哥”,面对突如其来的走红,“鸡排哥”一句“我真的摊上大事了”,既带着激动,又有着质朴,也让这波草根逆袭的热度再上一层。没想到,一份平价鸡排,竟成了撬动流量的“密码”。

  “鸡排哥”的爆火,恰恰说明最让人记挂的城市名片,往往就藏在街头巷尾那股子接地气的真诚里。

“鸡排哥”的摊位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摊上的“大事”是意外,也是必然

  “鸡排哥”李俊永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他42年景德镇生活积淀、数十年摆摊坚守中,将产品品质、情绪价值与真诚底色融入日常经营的必然结果。在成为网红前,“鸡排哥”一贯的“脱口秀式”经营风格,为后续走红埋下伏笔。

  品质坚守打底。他对鸡排品质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坚持使用新鲜采购的鸡胸肉进行腌制,从源头上保障了鸡排的品质,直言“炸不到位,我是无法原谅我自己的”。这种对产品的敬畏心,让6元鸡排成为“放心招牌”。

  个性规则圈粉。对待学生群体,卖给学生的鸡排永远比市价便宜1元,对待特殊群体给予人性关怀;说过最多的话就是“请把你的塑料袋打开”,网友戏称,《鸡排法》正式颁布。“鸡排哥”的原则、个性、规划,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体验,让摊位自带“人情味”和“反差感”。

  唠嗑短句破圈。“塑料袋要6块钱,鸡排是免费送,如果你的袋子被风吹走,我不会承认收了你的钱。”他一出口就自带梗,随口就能爆出充满生活智慧的话术,“你可以拒绝我,但是请你不要拒绝美味”“希望你给我一次为你服务的机会”“你可以亏待全世界,但不能亏待自己的肚子”。这种将经营“哲学”融入日常互动的表达,让买鸡排从“消费行为”变成“治愈体验”。  

摊上的“大事”是真诚,也是清醒

  在流量袭来时,“鸡排哥”的沉稳应对更让热度得以延续。更戳人的是他20年一直没变的实在劲儿:“今后还是老样子,价格不变,品质不松,继续唠嗑,坚守初心。”

  拒绝“流量套路”。面对爆红,他坦言不担心流量撤退:如果有一天流量走了以后,仍会每天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主动引导游客“不是为我而来,是为江西、为景德镇”,这种“去功利化”的表达反而赢得更多好感。

  延续核心优势。即便成为“文旅推介官”,他依然坚守摊位本职,亲戚赶来帮忙组成“鸡排世家”,却始终保持品质与服务不变,让“网红摊”没有沦为“一次性打卡点”。

  绑定城市价值。“鸡排哥”身上总带着股“说不出来的正经气息”,“我的主旋律就是赞美瓷都,让更多人来到景德镇。”这一番话并不是空口画大饼,而是一个普通人对景德镇这片土地,最朴素也最深沉的热爱。他巧妙用“炸鸡火候类比烧窑技巧”,让千年陶瓷文化通过市井话语触达大众,这种“小人物讲大文化”的方式,让网红身份与城市名片深度融合。

  从本质上看,“鸡排哥”的走红是“长期积累+精准捕捉+真诚承接”的结果。他用时间证明:真正的网红密码,从来不是刻意设计的剧本,而是藏在日复一日的坚守里、发自内心的真诚里,以及对生活的热爱里。

摊上的“大事”是流量,也是契机

  如果说长年坚守是“因”,那么网络爆红便是“果”。在服务业趋同于标准化的当下,“鸡排哥”的互动因真实、走心、接地气而显得稀缺。网友将他“请做好准备,美味即将到来”的吆喝、“做你的,做完你的,我做你的”的出摊节奏拍成视频,评论区满是“排队像看脱口秀”“6元鸡排卖出了600元情绪价值”的共鸣,“鸡排哥”忙碌的形象,更是成为打工人的替身。

  视频中,他凌晨6点出摊、深夜10点收摊,一天工作16小时却始终热情饱满,他直言,留住一位顾客很难,失去一位顾客真的是分分钟。这种“认真生活的普通人”形象,与刻意打造的网红形成强烈反差,戳中大众对“真实烟火气”的渴求。

  随着国内热度攀升,不仅在线上引起网友热议,线下他的摊贩更是排起了百米长队,甚至周边摊位生意也跟着被带火。对于景德镇而言,“鸡排哥”带来的巨大流量,是提升城市知名度和促进旅游消费的契机。同时,美国彭博社等外媒也关注到这个“景德镇鸡排摊奇观”,报道中“外国游客排队4小时打卡”的细节,进一步让“鸡排哥”从国内网红升级为“国际话题”。

  然而,流量具有“昙花一现”的特性,“鸡排哥”作为网络爆点,为城市做了一次效果空前的免费宣传。我们看见了个体力量赋能大文旅格局的无限可能,但也映照出当今社会“下一个热点”正在排队候场的现象。当更多城市学会珍视这缕烟火气中升腾的真诚,善于激活“官方与民间”同频共振的传播能量,并持续挖掘多元共生的文化符号——或许就能在众声喧哗的流量时代,走出一条有温度、有记忆、有个性的文旅新路。

  毕竟,真正能触动人心、留下印记的,永远是那些藏于城市细节里的不变初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