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丨城市治理,需要更多的“卷尺哥”

发布时间:2025-10-24 15:30 信息来源:“桃花江”微信公众号 作者:蔡紫琼 浏览量:
字体:

  近日,深圳一大哥手拿卷尺,深入大街小巷测量公共设施的视频火爆全网。两年内,“卷尺哥”发布了近两千多条视频反映城市环境问题,被当地有关部门“秒整改”。“卷尺哥”拍出的市政隐患,彰显了市民对城市生活的“较真”、有关部门对群众反馈事项的认真。

  一个不怕事敢提,一个提了事就做。当事人调侃,是不是派出了哪位领导老盯着我的账号?

道路整改前后对比图  来源:网络

“深深不语,只是一味地整改”

  事实上,“卷尺哥”的爆火并不是偶然的,是“较真”的群众遇到了认真的部门,是一场“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治理共鸣。当天反映路面坑洼不平、长久失修的情况,隔天上午就开工修缮;一棵树挡在路中,第二天就被直接移走。各种看似微小的事件背后,都有着相关部门的及时响应。

  最初,“卷尺哥”账号下还有议论多管闲事的声音,如今他被称为“多管局局长”,成为了“城市主理人”的代名词。“官方上班第一件事,看看‘卷尺哥’有没有安排什么工作。”这句玩笑话看似在说“卷尺哥”,实则体现了深圳市面对民生问题真抓实干的态度。他们通过系统布局,主动切入40多个互联网主流平台发掘线索,为群众解决难题。截至目前,深圳市政府已发现并处理线索就达17万条,成熟的“未诉先办”机制有力支撑着“深圳速度”。

  群众“较真”的行为,不是“鸡蛋里挑骨头”,政府认真的整改,也不是为了应对“舆论”,而是彼此祝愿城市更加美好的双向奔赴。

“‘卷尺哥’,接全国巡检吗”

  有网友建议将“走哪量哪”全国推广,大家都在期待着自己的城市也有这样的速度,那各地该怎么“接招”呢?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政府可以用包容的心态培养更多的“卷尺哥”,接受他们的“考题”,把市民的“随手拍”转化为“马上办”、网络评论区当做“留言板”,让参与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发声的轨迹,从接收、处理到办结,收获参与城市建设的成就感。

  通过建立智能化反馈平台,完善闭环处置机制,形成群众监督与政府高效响应的良性互动。主动搭建更多元、更便捷的民意“收纳箱”,将每一次问题反映变得像“点外卖”一样简单。

  修补一个坑洼、移走一棵挡路的树,不再需要冗长的审批;今天反映的事,第二天就能被进场整改。这是各方部门通力合作、快速处置的结果。速度上的比拼,“卷”掉了推诿扯皮,“卷”出了民心所向。

  “卷尺哥”的出现是可贵的,但不能将城市治理的改善仅寄托于人民的勇气。政府不必等到人们拿着卷尺上门,应当从“盯人”到“盯网”,让治理走在问题前面,真正做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治理”的责任觉醒。

  其实,其他城市也不乏有“卷尺哥”。他们有的可能是新媒体从业者,有的也许是随手一拍的过客……但还是能听到“我没有‘卷尺哥’勇气”的声音。老百姓作为城市的监督者,有监督公共事务的权力,政府也要孕育敢于监督、善于发声的土壤,速度或许难以复制,但要有“尽力做好”的诚意与决心。

  “卷尺哥”的视频里,有不够婴儿推车经过的下坡道、超人行道过多的绿化带、相差不过毫米的路面。当发现有井盖没有被更换是因为旁边有树根挡着,他还会替施工方解释“得先协商方案”。客观理性的叙述,有凭有据的记录,只要不是博眼球、为流量而发声,人们都可以试着闯进这个赛道,让每个城市有更多的“卷尺哥”。

  城市生活,需要“较真”的群众;城市进步,需要一颗用在一块儿的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