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案】“领导说可以,那就可以吧”——黄某华案警示

发布时间:2024-07-09 09:53 来源:竹廉桃江 责任编辑:张红莉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领导说可以,那就可以吧”

  黄某华1985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后考入吉林农业大学发酵工程专业,顺利完成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业。

  2013年4月,作为食品化验的学科带头人,黄某华被引进到浙江省某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工作。

  对于来到县质检所,黄某华本人踌躇满志,单位同样对他寄予厚望。当时,县质检所人手不多,员工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技术人员更是紧缺。

  黄某华很快凭借自己的踏实肯干和之前积累的工作经验,成长为业务骨干,给所里同事留下的一致印象是“人斯斯文文”“干工作勤快”“做事情靠谱”“任劳任怨”。“你交代他什么事,他都做得挺好,执行能力挺强的。”

  时任所长吴某某毫不掩饰对黄某华的欣赏,并以培养、锻炼的名义,事事把他带在身边。

  2015年之前,洞头质检所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需要有业务创收来弥补所里的收入,以支付人员工资和其他费用,其中一块比较大的业务就来自全省各地的液化气抽样和检测。

  看准了黄某华脾气好、能吃苦,吴某某经常带着他去全省各地出差,每次都会去外面吃饭、喝酒,由黄某华负责点菜、付钱。

  “我们出差很辛苦,伙食补贴自己拿回去就好了,吃饭喝酒的钱就自己虚造点再报呗。”第一次出差回来,当黄某华请示自己垫付的餐费应该怎么报账时,吴某某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在他当时还是白纸一样的内心里渲染了一笔变相公款吃喝的浓墨重彩。

  “我是第一次知道,这事还能这么干。”黄某华的口气里充满不可置信。尽管心里并不认可,但犹豫再三后,拒绝的话终究没有说出口,“既然领导说可以,那就可以吧。”

  从此以后,黄某华也开始通过各种形式想方设法“占公家便宜”:

  虚增出差人员或虚造出差次数,或者以采购化学药品名义,找有业务联系的化学试剂公司虚开发票,由该公司收到单位财务货款后再转账到自己的账户上,这样的操作屡试不爽。

  黄某华把自己经手的费用情况都一一记录在一本工作笔记本上,报销一笔勾掉一笔。

  渐渐地,他对这样的违纪行为习以为常,底线意识逐渐模糊。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黄某华在“前辈”的“指引”下,多次通过虚增出差次数,虚开、虚报发票等方式套取单位资金,用于冲抵吃喝费用及接待费超支部分,共计7300余元。

  像黄某华一样,一些刚踏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面对领导安排做违纪的事时,往往会因怕被穿小鞋而屈服。

  但环境是外因,作为独立的个体,还是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要懂得拒绝,知道把握尺度,而他有小错到大错的堕落过程,就是不知道尺度,更不知如何节制。

  在自我催眠下渐渐心安理得

  在同龄人看来,黄某华无疑是幸运的。按照《县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暂行办法》,他可以享受在当地买房安家一次性补助20万元的优惠政策;单位也对他委以重任,不仅让他担任产品质量检验负责人,而且也参与单位仪器设备采购。

  事很多、活很杂,让黄某华有了更多接触社会上形形色色人员的机会。眼看他手握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仪器设备采购的话语权,一些别有用心的管理服务对象和供应商很快就围了上来。

  2016年底,在为温州某食品公司检测虾皮原料样品过程中,该公司老板叶某某为了尽快获得样品检测结果,送给黄某华若干水产品:

  “快过年了,送点小礼品给你意思一下。”

  这是第一次,此时的黄某华心想“这也不是特别贵重的东西,应当不碍事的”,稍微推脱一下就收下了。

  此后,在一次单位仪器设备采购事项结束后,成功获得采购权的上海某公司供应商,偷偷将2000元钱塞给黄某华作为“回报”。

  第一次拿到这笔钱,黄某华止不住地心慌,不断在心里为自己辩解:

  “这只是点小钱,厂家又在上海,应该不会有人查到。”

  在这样的自我催眠下,第二次当对方再给4500元时,他心安理得地收下了。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侥幸心理,让黄某华的思想缺口更加松懈。然而,这些细微的变化,旁人并不容易察觉。在同事眼里,黄某华还是一贯地勤勉负责。

  “有一次,所里有设备要更新升级,杭州、上海那边的供应商提供的报价都是十几万、二十几万,黄某华从技术角度出发,提出来买个配件就可以,最后只花了六七万,而且先给我们一段时间使用再买。像这样的事情,就更加深了大家对他的信任。”

  像黄某华这种典型的技术干部,书生气比较重,涉世不深,对社会了解不多,没有认识到收了人家的东西以后,其实就被利益捆绑了,因此,对自己深陷“围猎”而不自知,没有产生足够的警惕,错把“围猎”当“真情”,从而导致自己在违纪违法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一旦失去监督和约束,老实人也会干坏事

  短短3年多时间,黄某华便被提任为洞头质检所副所长,并当上了区政协委员。在事业一片光明的同时,早前一件事埋下的隐患也开始显露。

  “2014年5月,面对装修新房的资金缺口,我不好意思跟家人开口要钱,就在同事建议下,建了一个10万元的互助会并担任‘会主’。”

  黄某华回忆,“没成想,2016年,我有同事因参与社会上的其他‘会’被‘倒会’,经济周转困难交不上会钱,我只得自己帮他们垫付。”

  就这样,原本不应该存在什么经济困难的黄某华,一下子背上了信用卡上十几万的欠款。

  2017年7月,洞头质检所为通过省里的食品资源整合验收,需要采购一批仪器设备,由黄某华全权负责询价、参数设置、标书方案制作等一系列事宜。

  这是所里第一次大笔的采购——财政总预算398万元左右。

  “政府招投标肯定是要货比三家的,但是我当时没有严格的招投标概念,从一开始就向各家公司透漏了这个采购项目的财政预算。”

  黄某华说,在对比了几家仪器设备代理商后,他对温州某器材有限公司的报价方案较为满意,遂约该公司销售经理林某某面谈。这个林某某,过去一年经常到洞头质检所推销产品,黄某华跟他已相熟。

  一个周日上午,林某某如约来到黄某华办公室。会面中,黄某华发现该公司的方案总报价大概是370万元左右。

  “有没有更好的设备?”黄某华问。

  林某某摇摇头:“设备没有更好的了,不过价格还可以调整……”

  他不再说话,只是拿起笔在原来的报价单上添加了几笔金额,所上调的价格一共是28万元,与预算差价刚好一样。

  黄某华立马明白了,他是在暗示自己可以采取虚增设备仪器报价的方式将差额公款套出来。

  “可以这样操作吗?”黄某华的第一反应不是拒绝。“没关系的,其他单位也有这么做的,否则财政会说你报预算的时候怎么不精确。”

  林某某告诉黄某华,中标之后,就会把这28万元拿出来给他。听他这么一说,贪欲一下子在黄某华的脑海里发酵,“如果能拿到这笔钱,就可以补了自己经济上的窟窿……”

  在单位不正之风和自我放纵的双重作用下,黄某华的贪欲之门被彻底打开。

  面对如此巨额好处,他选择了自我催眠的方式来为自己辩解:“我在单位工作那么卖力、 那么负责,既然他可以虚高价格,那这钱就心安理得地拿过来了。”

  随后,作为业主专家代表,黄某华参与招标现场评分,为林某某公司顺利中标提供帮助。

  林某某也兑现承诺,于2017年12月和2018年2月,分两次将28万元交给了他,但这却把他彻底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2018年4月27日,黄某华被区监委带走调查,后因贪污公款锒铛入狱,徒留给同事、亲朋一片震惊与错愕。

  时至今日,很多人仍想不明白:看起来这么老实、优秀的一个年轻人,怎么会干出违法犯罪的事?

  而黄某华自己却心知肚明,他在监狱中忏悔道:“我自己做的事情,应当受惩罚,没什么好说的,也是个教训。”

  结语:

  到一个什么样的单位,单位有什么样的风气,年轻干部无法选择。但却可以选择坚持正确的、抵制错误的,而不屈服于各种歪风邪气,更不能被歪风邪气所污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政治生态得到了极大净化,这就给了年轻干部向不正之风说“不”的勇气和底气。

  各级党组织更要不断强化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狠刹歪风邪气,纯净政治生态,为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案例来源:《年轻干部廉洁教育案例读本》(中国方正出版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